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

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

总裁文学 >>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>>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“青牛”之角

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“青牛”之角 3/3

大乾帝国的南北之争,地域之争、正如地域歧视,是中原王朝政治史上的一个特异现象。大致而言,北派的代表人物,即“清流党”的牛头李高阳;南派的代表人物,早期为沈桂芬,后期为翁叔平,翁氏门下聚集的一帮名士,如盛昱、王仁堪、文廷式、张季直等,又有一个名号叫“南清流”。

“清流党”内部,既有夏人,亦有渤人,他们的弹劾标准,与中央-地方权力和利益的分界更无必然的牵连。而对于洋务派与守旧派之争,清流却略略介入,姿势相当暧昧。在洋务与守旧两派的争斗当中,他们的思想立场应该更亲近后者。可这里的“亲近”近乎权宜之计。象陈葆臻上《条陈讲求洋务六事折》,已明确提出富国强兵只有“讲求洋务”,并建议选员出洋考察,掌握各国的“山川政教土俗民情”,以避免“临事仓茫无定见”。张霈伦既承认“时艰之亟,实以洋务为大端”,又完全赞同洋务派的变法主张,强调要“采西法以敌西人”,认为“变法之效,至久而至速者,则莫如武科改试洋枪”。张芝栋一再指出,“塞外番僧,泰西智巧,驾驶有方,皆可供我策遗”,因而他在现实活动中“颇以师西法致富强为事”。清流派不仅是出谋划策的言者,更是直接经办洋务的实践者。如吴大成在吉省创办机器局,张芝栋在晋省筹办铁矿,这些都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进程。

而张佩纶被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时,他是欣然接受,而不像当年的守旧派首领斡垠,被敬亲王作弄,亦接到类似的任命,他当时的表现,却是痛哭流涕,大有晚节不保之感,于是以养病为由,被迫辞去了所有职务。张芝栋更滑头,在京城的时候,以清流自居,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极其审慎;到晋省担任巡抚之后,便开口大谈洋务,放手大干洋务,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中坚人物。当然,如“五虎”之一的邓载修,对洋务运动的恶感就相当浓重,但却只是少数而已。

事实上,“清流党”反对洋务充其量只是表象,他们更多的是反对洋务派官员——就是说,他们的矛头指向人,而非事。他们如此抉择,与南北之争、仁曦太后与敬亲王之争息息相关。在这两对矛盾之中,清流都涉入过深。简而言之,南北之争,清流亲近北派,北派与“清流党”的共同核心李高阳思想保守,敌视洋务;相应的是,作为洋务派之领头羊的敬亲王则一向关照南派,他看重沈桂芬,却不喜李高阳,如此,“清流党”理所当然要反南派,反敬亲王,顺带造成反洋务的假象。同理可知,清流在仁曦太后与敬亲王相争持的战场会怎样站队。当然,比较与北派,“清流党”与仁曦太后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。

张霈伦的父亲叫张印塘,官至皖省按察使,曾经与李绍泉并肩抗击圣平军和绺军。李绍泉曾充满深情的回忆:“方江淮鼎沸,独君(张印塘)与绍泉率千百羸卒,崎岖于扰攘之际,君每自东关往来庐州,辙过予里舍,或分道转战,卒相遇矢石间,往往并马论兵,意气投合,相互激励劳苦。余谓古所传坚忍负重者,君殆其人。”后来张印塘死于江浙军旅,墓志文就是请李绍泉所作(套用现在的段子,张李二人“一起扛过枪”,属于四大铁哥们之一,算是生死之交)。张霈伦称李绍泉为“世叔”,李经珊初见张霈伦,则要称“世兄”——两家实为世交。光旭五年,张霈伦离京赴苏州迁庶母灵柩,李绍泉即来答拜。张霈伦在日记中写道:“申刻,合肥(李绍泉)来答拜。承假白金千两,为营葬之需。并委四兄充津捐局绅士,月领三十六金。先世交情之耐久如是,孤儿真感德衔悲也。”

喜欢崛起之新帝国时代请大家收藏:(www.zcwx8.com)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-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全文阅读 -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txt下载 - 银刀驸马的全部小说 -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总裁文学

猜你喜欢: 善终秋以为期乘鸾刺青黑莲花的幸福生活我、我是你的姐姐领进门:掌权典型意外(ABO)十年对手,一朝占有如意小郎君